一家不足150人的小微企业,把自家的产品装到了太原、酒泉、西昌三大卫星发射基地的相关系统上。同样是这家小而精的上海辰竹仪表有限公司,在国外产品垄断国内防爆安全仪器仪表市场的形势下,拿下了国内市场10%的份额。辰竹仪表公司董事长王竹平说:“市场总量小,技术难度偏高,行业发展缺乏动力,防爆安全仪器仪表市场过去一直被国外产品垄断,至今国外产品仍占据了50%的市场份额。”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源泉,这成了辰竹仪表的立企之本。在辰竹仪表140多人的员工中,研发团队就占到了30%,其中中高级工程师占50%;公司每年将销售额的10%投入研发。
以研发为基础,从2002年成立到2008年,辰竹仪表已跻身国内同行前列。公司的隔离式安全栅、隔离器等产品被应用到全国各大卫星发射基地。然而,面对市场容量的瓶颈,如何继续做强做大,这让王竹平有了新的思考。2008年,王竹平在德国一次考察中找到了答案:“当时我们人均产值才50万元,但是国外同等规模的同行却能达到100万元。”这种差距让王竹平大吃一惊,而背后的关键,就是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。
于是,在王竹平推动下,“两化融合”成为辰竹仪表的发展战略。与很多企业直接购买一套oa信息化管理软件投入使用不同,辰竹仪表将购置的软件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的“二次开发”,并成立信息管理部,每年投入百余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。
根据公司实际流程和需要,辰竹仪表建立了资源数据库,以数据库为基础,自行开发出数据交换接口以及产品追溯系统、产品数据导入系统、生产任务管控系统、质量管控系统和条码化信息管理系统等,将产品从原料采购到生产、检测、交货等每个环节纳入其中。除此之外,公司自2010年开始引进自动化生产线,组织研究开发各类专用自动化测试系统和自动化生产辅助装置,将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,实现智能制造全过程可控制。
借着“信息高速公路”,辰竹仪表大大提升了生产和管理效率。2011~2013年,公司制造产量增长50%,产品返修率从5‰下降到2‰,人均效率从每年6500台提高到8000台,每台产品的生产周期从10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,在生产人员与厂房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,仪表年产能从30万台增加到50万台。
如今在辰竹仪表,财务报表95%可自动生成,产品准时交货率达98.5%,所有产品生产过程可追溯,员工出差在外,已经发生的差旅费可随时完成报销,公司的小批量、多品种、高质量和快速交货智能制造管理达到国内水平……“每一个生产环节、每一个管理细节、每一位员工、每一个产品都从中获益。”王竹平笑称:“即便我一个月不来,公司还是会正常运转。”
转载自《松江报》